教育民生的理论之维与实践之径——评《教育民生论》 世界热门

来源:中国教育报时间:2023-04-26 15:18:04


(资料图片)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民生论》作为教育民生论研究的系统性著作,既是对教育民生思想和理论的系统梳理和提炼,也是对教育民生政策和实践发展的理论概括。

该书推动教育民生这一概念融入教育学学术话语和理论体系。作者运用历史发生学方法聚焦教育民生的客观存在,澄清了教育民生形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认为教育民生需要从教育与民生的融合视角进行理解,提出教育民生包括教育民生保障、教育民生功能以及教育民生压力纾解等三重内涵。就其关系而言,三者之间的梯次结构需要形成一个优先顺序,以此建立一种合乎教育民生需求的良序结构。基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教育民生保障应当处于重中之重的优先地位;同时,教育民生压力纾解起源并存在于教育民生保障机制和教育民生功能实现之中,需要从教育民生保障机制的完善和教育民生功能的实现当中寻求教育民生压力纾解的路径,唯此,人民群众在教育方面的获得感才能够与日俱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渐趋实现。

作者基于教育与人的生活之间关系的形态和性质变化的认识历程,将教育民生论的历史发生与演变概括为教化取向、功力取向、人本取向和发展取向四种类型,从历史比较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古今中外各种形态的教育民生论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探索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教育民生主体论、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宗旨的教育民生目的论、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根本途径的教育民生实践论、以国家担当与依靠人民相结合的教育民生建设论,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和特色的教育民生论的基本架构。

本书对新时代教育民生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解释力和现实指导性。通过比较发现西方教育福利制度不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是为了维护其固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我国教育民生保障机制则是对原有制度的超越和补位,更加凸显政府在与每个人切身利益有关的教育问题中的主导职能,是教育公平的底线、社会公平的基本屏障。在此基础之上,论及教育民生具有更加积极和能动的功能,包括教育促进人的素质能力的发展,让每个人都有实现人生出彩的机会,并在改善人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能够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和品位,创造并享受美好生活。

作为以上两重内涵的衍生层面,教育民生压力纾解论研究提出,教育民生压力产生于教育的出口、过程和结果的各个阶段,表现为体制型、资源型、精神型等多种类型,需要通过科学定位、精准研判、重构教育体系与教育体制机制、化压力为动力以增进教育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本书还结合省域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等三个政策案例,具体阐释了教育民生保障作为“保障网”、教育民生功能作为“圆梦梯”、教育民生压力纾解作为“解压阀”的实践路径。

(作者:高原系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

标签: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