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健康,自己是第一责任人 环球聚焦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时间:2023-05-31 02:57:54

四川省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医师   郑阳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一天,一位很要好的朋友突然给我打电话说肚子疼,疼得直不起腰,让我好一阵担心。朋友原来胃就不好,最近工作忙,经常加班,作息不规律,饮食又不好,我担心他得了消化道溃疡,反复叮嘱他一定要吃药。

身体的事情千万不能大意。如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各行各业内卷严重,加上食品卫生、空气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人在不经意间就可能把自己送进医院。人们常说,前半生拿命挣钱,后半生用钱买命,现在的情况是,好多人前半生还没怎么开始,钱也没挣到,就躺进了医院,需要花钱续命。

年轻不是健康的护身符。最近一段时间,我接连收治了好几位年轻的肠癌患者,三四十岁的有,二十岁大学还没毕业、对象还没谈过的也有,让人无比痛心。

更让人揪心的是,有些人明知自己是肿瘤,做了手术以后还不吸取教训,照样胡吃海喝、熬夜透支身体,化疗时有一点反应就自行停药,把生命当儿戏,让医生看了无比着急。

健康是自己的,医生只能帮着修修补补,但维护和保养还得靠自己!一些人平时不爱惜,把身体糟蹋得千疮百孔,最后把赌注押在医生身上,希望医生能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抱有这样想法的人,只能说太天真。

且不说押宝可能押错医生,就算押对了医生就能保证不出问题吗?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的水平,就像藏在布袋里的猫,如果不是深谙内情的同行,谁都不知道里面藏的是公猫还是雌猫、是白猫还是黑猫。有位外地的病人罹患结肠癌,请我帮忙推荐他们当地的手术医生,说实话有点为难。除非看过对方手术演示或学术交流接触比较多,一个医生的水平如何,我真不敢妄言。

很多人评价外科医生水平的高低,是看手术量多不多、手术做得快不快,手术做得多、做得快,就认为医生水平高。这实际上是对外科手术的很大误解。手术做得多,可如果天天做简单手术,又能积累多少经验?做1000台早期肿瘤手术,可能都比不上做一台进展期癌的联合脏器切除对外科医生水平提升的作用大。

而手术做得快,只能说明医生对流程熟练,不能代表水平高。外科医生的水平是融合了治疗理念、外科技术、解剖技巧及意外应对的综合能力。对大多数外科医生来说,手术做得快,就难免粗糙,甚至可能因为省略或遗漏某些步骤导致术后并发症风险升高。

普通人缺乏近距离接触外科医生的机会,对主刀医生水平的了解,更多是通过医生的职称、职位、头衔来判断。教授的科研水平厉害,手术水平就高吗?主任的管理水平强,手术就做得好吗?在当下以论文、科研、学术吃遍天下的医疗评价体系里,“小”医生做大手术、“大”医生不会做手术的情况比比皆是。

而且,即使找对了医生,由于疾病的复杂性、个体的变异性、医生的精神状态等因素,也难以确保手术百分百成功。

以前有位病人患低位直肠癌,家属在术前沟通的时候说不做预防性造瘘,“相信我们的水平”。

我说:“相信我们的水平可以,但这跟做不做预防性造瘘没有必然的关系。”我们的水平高,位置很低的直肠癌也可以保肛,并且把手术风险降到最低;但外科手术的事情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再好的外科医生也有可能出现失误,只是概率问题。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健康去赌!我想说的是,任何治疗都有风险,任何操作都有伤害,人要是不想承受风险,不想受到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生病,不要进医院。

每个人都爱惜自己的健康,珍惜自己的身体,按部就班地走自己的人生路就好,不要加速冲刺奔赴终点。医生只是维持秩序的纠察员,把一些生病但尚可拯救的人从队伍中拎出来,往后面排一排;如果有人非要为难医生,争先恐后去插队,医生也只能随他去了。▲

标签: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