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荔枝古树保护案 法院引导被告从“破坏者”转变为“修复者”

来源:广州日报时间:2023-08-15 16:12:47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于8月14日召开环境资源审判新闻发布会,并发布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广州法院卓某走私珍贵动物案、噪声扰民诉前禁止令案、百年荔枝古树保护案、碳排放权交易合同纠纷案四案入选。


(资料图片)

案例1:卓某走私珍贵动物案

2015年7月,另案被告人李某文根据被告人卓某的指使携带两个行李箱,乘坐飞机抵达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并选择无申报通道入境,未向海关申报任何物品。海关关员经查验,从李某文携带的行李箱内查获乌龟259只。经鉴定,上述乌龟分别为地龟科池龟属黑池龟12只、地龟科小棱背龟属印度泛棱背龟247只,均属于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保护的珍贵动物,价值共计647.5万元。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卓某无视国家法律,逃避海关监管,指使他人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入境,其行为已构成走私珍贵动物罪,且情节特别严重,判决卓某犯走私珍贵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20万元。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一审判决。

典型意义:入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案例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作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缔约国,积极履行公约规定的国际义务,严厉打击濒危物种走私违法犯罪行为。本案彰显了人民法院依法严厉打击和遏制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坚定决心,对于教育警示社会公众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是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案例2:噪声扰民诉前禁止令案

自2018年12月起,李某萍采取喇叭紧贴卫生间墙壁的方式,定时每天循环播放“荒山野鬼”录音,严重影响包括崔某生在内的周围居民的宁静生活。经生态环境部门监测,该声音在崔某生居住的房间为36分贝,未达到噪声限值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的标准,但可清晰听到。崔某生向法院申请禁止令,要求李某萍等停止播放前述噪声。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经审理作出裁定,被申请人李某萍等自本裁定生效之日起不得通过播放“荒山野鬼”录音等方式制造噪声扰民。2022年4月15日,李某萍等在现场签收民事裁定书及禁止令,拆除录音播放设备,删除录音文件,承诺不会再制造噪音。

典型意义:全国首份“噪声扰民”诉前禁止令案

本案获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体现了人民法院对人民群众合法环境权益的关切,通过及时制止紧迫的噪声环境侵权行为,守护了老百姓在宁静环境中生活的权益。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噪声侵害禁止令,对邻里间故意制造噪声干扰他人宁静生活的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潜在的污染者起到警示作用,具有积极的示范和引导意义。

案例3:百年荔枝古树保护案

2020年10月、12月,某建筑公司在负责旧村改造过程中,将部分拆卸工程外包给汤某挂靠的某建设公司进行施工作业。后为了达到三旧改造目标和完成拆迁任务,汤某按照指示安排人员驾驶炮机实施拆除作业,因未采取防护措施,导致街旁的古荔枝树被房屋掉落渣石毁坏。经认定,被毁坏的古树为无患子科荔枝树,古树等级为三级,树龄截至被毁坏时为163年,古树价值损失77248元。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民事调解书,三被告连带赔偿其损害行为造成的古树价值损失77248元,以代履行的方式由第三方替代三被告履行种植生态公益林苗木的义务,同时三被告在媒体公开赔礼道歉。

典型意义:引导被告从生态环境“破坏者”转变为“修复者”

百年树龄的荔枝古树是生态瑰宝,在调节气候、绿化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毁坏古树不仅破坏生态环境,也会给城市人文功能造成损失。经多方努力,本案被告愿意主动履行,人民法院秉持恢复性司法理念,引导被告从生态环境“破坏者”转变为“修复者”,积极履行修复责任。鉴于由被告自己履行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力度可能不足,最终经协商选择由有资质的第三方代履行进行补种复绿,进而切实加强生态资源保护。

案例4:碳排放权交易合同纠纷案

2018年,广州某低碳科技公司与电力公司签订碳交易合同,约定低碳科技公司转让碳排放配额23万吨,价款378万元。低碳科技公司通过广州某交易中心将碳排放配额交付电力公司,电力公司未付清款项即进入破产程序。低碳科技公司主张广州某交易中心未履行监管职责确保电力公司交易资金充足,请求法院判令广州某交易中心向其赔偿电力公司所欠款项218万元。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广州某交易中心系碳交易平台,在本案中非案涉交易相对方或者保证方,无法定或者约定义务承担交易风险,广州某低碳科技公司主张广州某交易中心应向其承担赔偿责任的理由不能成立,判决驳回广州某低碳科技公司的诉讼请求。广州某低碳科技公司不服提起上诉。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典型意义:较好地维护了碳市场交易秩序

本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发布的“司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签订的交易合同具体约定,结合广州某交易中心的交易规则,认定该交易中心作为交易平台,而非案涉交易相对方或者保证方,无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承担交易风险和法律责任,依法分配交易风险,较好地维护了碳市场交易秩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魏丽娜 通讯员 穗法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

标签: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